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當代社工學刊每期內容查詢:
第一期(1991.10)
主題:社會工作專業發展 |
論專業的社會條件:兼談台灣社會工作之專業化 |
陶蕃瀛 |
從期刊文章分析台灣地區社會工作專業發展情形 |
高迪理×趙善如 |
社會工作實習教學中心模式探討-增強教學效果可能途徑 |
曾華源 |
社會工作資訊化系統之研究與規劃 |
陳宇嘉×魏季李 |
論著 |
國內婦女生活滿意度調查報告 |
簡春安 |
文藝在社會工作中之應用 |
王秀絨 |
法律、社會福利與社會發展 |
趙雍生 |
大陸殘障福利特色之初探 |
吳庶深 |
研究報告 |
理情現實治療方法 在台中市生命線外遇者配偶團體實施效果之評估 |
武自珍 |
老年痴呆症病患家屬之壓力與需求探討 |
楊珮琪 |
自殺企圖患者之社會心理分析研究 |
秦 燕 |
第二期(1992.10)
論著 |
社會工作的心理意義 |
黃堅厚 |
社會工作與質化研究法 |
簡春安 |
社會工作服務方案需要的理論架構 |
高迪理 |
Age/Indigence Adjustment to Hospital Care: Lessons from USA |
蔡啟源 |
研究報告 |
老年人的社會支援網絡與生活適應-以台南公私立仁愛之家老年人為例 |
林娟芬 |
慢性精神病患回歸社區因素之探討 |
楊素端×楊珮琪 |
雙親別對不同性別子女差別虐待之研究 |
黃素珍 |
澎湖七美離島居民之社會福利服務需求研究 |
鄧明賢 |
台灣省「低收入戶健康保險」被保險人保險使用滿意程度研究 |
王篤強 |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實習機構安置條件現況調查-以八十學年度實習機構為例 |
胡慧嫈 |
譯著 |
設立社區服務中心以拉近中央統一規劃之福利服務方案與地方福利需求的差距:馴化地方或平等合作 |
陶蕃瀛 |
第三期(1997.07)
論著 |
服務模式之發展及檢驗-以智障者家庭服務為例 |
周月清 |
針對婚姻暴力受虐者之認知取向社會工作方法 |
武自珍 |
家庭福利政策未來方向之探討 |
郭親儒 |
研究報告 |
台籍慰安婦首次田野調查分析報告 |
陳美鈴 |
尿毒症患者等待腎臟移植期間的心理適應之研究 |
龍紀萱 |
美國「婦嬰免受毒品侵害方案」服務成效之評估研究 |
曾竹寧 |
第四期(2001.11)
從社政到衛政長期照顧連續性光譜系統模式研擬 |
陳世堅 |
社會網絡理念與機構式老人居住空間設計 |
劉麗雯×關華山 |
從危機干預觀點談早產兒之社會工作處置 |
龍紀萱 |
淺談ISO9004在社會福利機構行政管理之運用 |
黃秀雲 |
『行銷』在非營利人群服務組織中的應用 |
李麗日 |
宜蘭縣老人安養需求與服務之規劃研究 |
高迪理×尤幸玲×黃聲遠 |
第五期(2005.06)
從四個案例探討發展遲緩或障礙兒童的母親 與外籍照顧者之角色分工及生態文化觀點的處遇服務 |
吳秀照 |
兒童性侵害工作之「英雄」旅程-神話學之理念與應用 |
王秀絨 |
監護權中的兒童最佳利益觀點探討 |
翁慧圓 |
第六期(2014.09)
當女兒成為媳婦:已婚女性生活經驗的表徵與現實(全文) |
謝玉玲 |
大學社會工作課程的性別能力教學與學習(全文) |
陳心怡、童伊迪、唐宜楨 |
不友善的勞動處境、不確定的勞動感受:台灣民間社會福利組織社工員勞動現況之探究(全文) |
鄭怡世、鐘文鎂 |
我工作,但我還是被排除!?低度就業者的工作貧窮困境(全文) |
洪惠芬、李淑蓉、林宏陽 |
學校與社區發展協會合作推動社區工作之研究(全文) |
謝振裕、何俊青、林慶和 |
第七期(2015.07)
國民年金保險女性被保險人政策認知與政策順服之研究論文(全文) |
陳琇惠、黃俞禎 |
領悟我在長串社區規劃中的認同與行動(全文) |
羅秀華 |
台灣早期身心障礙社會工作初探以甘為霖的盲人工作為例(全文) |
邱大昕 |
以跨界類比建構非營利組織「內部控制」評估指標(全文) |
陳政智、楊雯羽 |
第八期(2016.05)
臺灣低收入戶老人及其福利服務現況:福利供給的預設與反思 |
王篤強 |
駐足回首:行動者書寫醫院社會工作歷史的若干想法(全文) |
陳武宗 |
從撥號號碼的變遷看台灣保護性業務的發展與演變(全文) |
吳敏欣 |
遭受家庭暴力之女性自殺未遂者的身心狀況與生命轉化經驗 |
陳增穎×沈于瑄 |
第九期(2017.11)
兒少保護社工與法定強制當事人專業關係取向之探討(全文) |
蔡佳螢 |
非自願少年留院適應之探討—以生態系統觀點(全文) |
卓翊安 |
老人福利機構資源運用策略之研究(全文) |
葉俊廷 |
寄養父母在中長期寄養兒童轉換機構安置後之探視經驗:愛的延續?還是干擾?(全文) |
莊靜宜 |
孤獨、愛、學習、與傳承: 0206災變社會工作者教會我們有關生命的四件事(全文) |
吳家慧 彭懷真 |
第十期(2018.09)
文官在瑞典NDC年金改革中的角色與侷限(全文) |
莊正中 |
從生物心理社會模式探究實務社工服務毒品戒癮處遇之影響因素(全文) |
吳耘嫚、陳心怡 |
香港社工學生、畢業生及僱主眼中的成果導向社會工作教育(全文) |
凌煒鏗、崔永康 |
尋找組織後設理論對社會福利組織的探索:瞎子摸象的啟示(全文) |
徐明心、梁健強、郭偉和 |
第十一期
新媒体影响下同性恋大学生身份认同建构过程研究(全文) |
郑佳然、文倩茹 |
網路性誘拐—兒少影像性剝削實務挑戰(全文) |
廖美蓮 |
問題解決本位之教學與學習成效評估:以方案設計與評估課程為例(全文) |
陳心怡、唐宜楨 |
末期病人照顧之倫理困境及社工倫理思辨(全文) |
蔡長穎 |